top of page
搜尋

台北油畫班課程|繪畫知識寶庫:探討西方油畫發展

已更新:2022年12月14日

在文化的時間河裡,油畫是一門悠久的古老技藝,為西方歷史文化各時代扮演不同的定位與任務,孕育出一幅又一幅流傳千古的文化瑰寶。


油畫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史前時代

油畫的起源可追溯至文字還未被發明的史前時代,遠古時代的人類就開始懂得運用圖像進行溝通,他們所遺留的洞窟壁畫,可說是油畫最早的雛形,影響日後藝術文化的形成發展。


在本週部落格文章,我們從油畫的材料技法為出發,用濃縮的篇章與重點,帶大家一窺油畫發展的前世今生。


休閒油畫班

油畫的前身——洞窟壁畫


西元1880年首次重現於世人眼前的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洞窟遺跡,以石洞壁畫上的野牛、猛獁等多種動物塗繪,讓世人第一次改變了對史前人類的文化認知。

當時期的人類運用對工具和材料的潛能,利用礦植物作為顏料,將油脂、血液、尿液、獸骨、羽毛、石頭或樹枝等等作為調合或工具以進行繪畫活動,雖然這是先始原人就地取材的作畫方法,但已具備油彩的基本原理,即為顏料本身取自「粘土質、金屬鹽、植物染料」和油脂的混合物。


油畫顏料顧名思義主要是將油脂和顏料混合

這也是現代市面上所銷售的研磨顏料中三種提煉製造的原料;油畫顏料主要是將油脂和顏料混合的觀念,它成為後來油畫彩畫的雛型。雖然經過幾千年後,才有真正油畫顏料出現,但是這兩個觀念早在舊石器時代便已萌芽。(游守中,歐洲歷代重要油畫技法的探討與研究)


阿爾塔米拉(Altamira)壁畫, 野牛圖, 1500-1200B.C., 200cm

阿爾塔米拉(Altamira)壁畫, 野牛圖, 1500-1200B.C., 200cm


由此可以說,早在一萬五千年以前,就已經有繪畫的存在,而相較於其他畫種,油畫則晚至十五世紀初才被確立,它的特色則是在「乾性油」的獨立運動,因為早先的乾性油只是蛋彩畫的配角,換句話說乾性油僅僅是蛋彩畫的調合油,油畫在乾性油的獨立運動後,由於它的便利性與包容性很快的就遍及十六世紀的歐洲,時至今日仍舊影響深遠。(游守中,歐洲歷代重要油畫技法的探討與研究)


油畫技法的成立與發展——北歐油畫與南歐油畫的改革

The Arnolfini Portrait, Jan van Eyck, 1434, oil painting

The Arnolfini Portrait, Jan van Eyck, 1434, oil painting


一直到Jan van Eyck兄弟在前人嘗試用油溶解顏料的基礎上找到了一種以油脂為主的繪畫媒劑配方,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樹脂,描繪時運筆可以流暢,在畫面上顏料乾燥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同時在作畫的過程中可以多次覆蓋和修改,增加色彩豐富的層次和光澤度,顏料乾後附著力強,不褪色,也不易剝落。對當時繪畫的啟發有很大影響,因此油畫技術很快就在西歐其他國家傳開來。在繪畫的技巧上一般說來,Jan van Eyck兄弟的畫法亦被稱為多層次畫法(Painting in Layers),在他的改善、延緩油料的乾燥速度後,變成了可以做暈染效果的多層次油畫。(謝其昌,論油畫的材料發展談繪畫技法的形式與演變)


北歐油畫風格

Jan van Eyck兄弟及其他同時代的北歐畫家大部份都使用相同的技法,一般都在橡木、椴木或柳木板上作畫,或在木板貼上麻布,使用白堊加動物膠,如兔皮膠、魚膠或鹿膠等等做為打底,乾後磨光,讓木紋被完全蓋住,畫板光亮而雪白,形成反光,這是形成畫面最終效果。這個時期的畫家,素描稿子畫得很精細,在完成之後,畫家以不見筆觸的軟毫筆薄薄地畫上單色底稿,這層單色底稿畫面薄而透明,使基底吸油性減弱。然後在作品的底層大致畫出各色區,在顏料中調合不透明白色,但畫的很薄以透出底稿,之後在作畫過程中深入刻畫,讓白色等不透明顏料的含量從底層向上遞減,在中間色調與暗部不斷反覆的畫,讓上面的的色層依靠透明顏料而增加立體感,主要的特點是利用透明淺色基底的反光效果,增加了色彩的透明度。(謝其昌,論油畫的材料發展談繪畫技法的形式與演變)


南歐油畫義大利風格

當南方藝術家從Jan van Eyck的弟子那帶回北歐的油畫技法後,義大利畫家開始大量使用這種油畫的技法,但義大利人不像北歐的畫家僅畫些畫面較單純的肖像,他們對壁面裝飾的大畫有更大的偏好,因而此種技法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促使他們設法改革,開啟了透明畫法(Glazing)的起源。

且壁畫使用材料較粗糙,容易掉落,顏色畫在木板上,更因天氣潮濕易霉易爛,遇水也容易掉落,於是Giovanni Bellini改用帆布作畫,代替北方的畫板,使畫面筆觸更顯細微而精密。Giovanni Bellini的學生Titian是第一個改變北歐油畫技法的畫家,他放棄樹脂的使用,以不透明的厚層顏料為底來作畫,以褐色的底色代替北歐的純白畫板,他的畫面不若北方的作品有著銳利明亮的特性,特別是在輪廓的部份,Titian使用乾擦法(Sfumato)並無限制地修改畫面,因而在較遠處觀看他的作品更能顯的栩栩如生。


(游守中,歐洲歷代重要油畫技法的探討與研究)


Madonna degli Alberetti, Giovanni Bellini, 1487, oil on panel , 74x58cm

Madonna degli Alberetti, Giovanni Bellini, 1487, oil on panel , 74x58cm


Titian, Pieta, 1570-76, oil on canvas, 353x348cm

Titian, Pieta, 1570-76, oil on canvas, 353x348cm


油畫的今生——近代流行畫法的基礎


17 世紀是歐洲古典油畫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題材上分為歷史畫、宗教故事畫、肖像畫、風景畫及靜物畫等。在技法上一部分的畫家,強調著油畫的光感,運用色彩冷暖、明暗強度、厚薄層次的對比,進行光感的一種創造,形成畫面戲劇性氣氛。在筆觸的運用上可以看到帶有顏料的筆在畫布上運動的一些痕跡,這種運動的痕跡是在創作時的情感驅使所呈現出來的,畫家在作畫時能產生控制筆觸的情感,使形象顯出生動感與藝術表現力。

Peter Paul Rubens就是將南北兩派畫法融於一體的代表畫家,即在畫面中的暗部保持北歐透明畫法,在亮部採用了義大利不透明的厚塗畫法。因此Rubens的油畫亮部顏料層要比暗部厚一些,因此豐富了油畫的表現技法。他的技法影響深遠,他奠定了近代流行畫法的基礎。


Rubens作畫用的基底有傳統的木板,也用畫布,但有很多作品是畫在貼著麻布的木板上。他採用北歐前輩畫家的技法,選用白堊調和兔皮膠打底子,有時也用鉛白,底子乾燥後再施予刮和擦,讓畫底光滑,因為這種畫法可以讓畫底更適合於運用大量油產生流暢性。選用畫基底的顏色一般是白色和各種淺灰色。

起稿之前,使用不規則筆觸薄薄塗上一層棕色作為底色,由於顏色透明,用筆隨意,效果不像南歐畫家使用的暗色底那麼呆板,因為純白的底色的光澤可以自然反射出來。Rubens用非常稀薄的赭黃和褐色油彩直接在畫面上勾出草稿,已不再採用傳統繪畫中細膩準確的底稿。作畫時先以褐色薄畫出陰影部分,然後再加上白色的不透明畫法來表現亮部,因此,陰影部分保留了北歐畫派的透明特徵,而亮部吸取了不透明的義大利南方畫派特徵。


Descent from the Cross, Peter Paul Rubens, oil on wood, 421x311cm

Descent from the Cross, Peter Paul Rubens, oil on wood, 421x311cm


在 17 世紀以後的畫家,雖各有風格和獨特技法,但都沒有離開這些傳統油畫技法,只不過在使用材料上稍微變化,或強化某一方面、採取了不同的綜合手法而已。

(謝其昌,論油畫的材料發展談繪畫技法的形式與演變)


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完上述的敘述後,能夠認識油畫這項古老技法的演變與發展,讓所有欲學習油畫技藝的學員們,有個初步的概念,成為日後學習的基底,所謂先懂得背景,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本質,以便找出適應每個人的方式,或另闢一條新的模式。


與倍德恩一起感受油畫之美

在那個未有照相技術的時代,要想留住一個形象唯有依靠繪畫,才能將雙眼中的美好,停留成定格的記憶。

油畫不同於其他繪畫形式,更能表現出物體的光澤、質感、紋理與立體等優勢,成為引領西方藝術史的主流,然而,隨著攝影的誕生,油畫的地位備受挑戰,在這個人手一台相機的時代,讓油畫淪為花費時間人力的活動。但無可取代的是繪畫能陶冶情操的特質,同時能提供一個人最深層的內心精神共鳴,這些,都是攝影所無法復刻的。在每個難能可貴的時光里,讓繪畫靜心、養氣質,則是人生一大幸事。


倍德恩【休閒油畫班】

倍德恩【休閒油畫班】


旨在推進全民藝術教育,讓藝術不再是學校的教學科目或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全民終生學習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社會對藝術教育的重視日甚一日,可以顯示大眾對藝術的注重和關切已獲得普遍的認同。藝術教育的目的,旨在如何培養一位身心平衡、智德合一的完美人格途徑。古今中外偉大的藝術作品,不知凡幾,有如群星閃爍,所散發的感性刺激,可重燃我們內心豐富的想像力,在培養青少年性情方面,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我們不必定要做一個藝術家,但都該懂得一些藝術修養,懂得如何欣賞藝術,使之向下扎根向上結果,激發無限的能力(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館長陳篤正)。歡迎跟者我們一起學習油畫,就算沒有基礎,你也可以悠遊在繪畫的世界,享受百年來古老技法的美妙。



課程介紹:https://bit.ly/3mszcsC

23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